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和铸魂育人自觉,积极传承晋绥红色文化和文艺传统,持续打造“三个文化”特色育人体系和育人模式。2023年10月10日,吕梁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晋绥剧社揭牌仪式暨首场汇报表演在音乐厅举办。党委书记殷杰,党委副书记、院长薛晋文,党委常委、副院长刘宝琦、李宏荣、王枝胜出席揭牌仪式,党委副书记薛光武主持揭牌仪式。
![](/__local/0/57/AD/1FF746B4C5F2A70EE99F4FA6830_D3AAA6CB_4F0BD.png)
![](/__local/0/5C/F2/37956C49B46637D52691938882A_F8462262_5A7E6.png)
![](/__local/5/FE/35/7F6126C023EDD7DE24789E61DCA_15306E1D_13561E.png)
![](/__local/0/84/8D/161D827B3F975DC992D3AEE5A12_B8685A14_9439D9.jpg)
![](/__local/D/C2/74/4FCC78797245DF5489018717E4E_B27B37F0_9C743.jpg)
![](/__local/5/A6/84/BCBCC0BAC5A7D2971C4DD32474E_135DBF0B_131158.png)
![](/__local/6/49/37/4E553D638E82B991F93830C0CE5_F7E36E0F_11C4DC.png)
殷杰代表全校师生对剧社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近年来,我校深入开展晋绥红色文化和晋绥文艺历史的传播和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晋绥经济社会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初步构建了晋绥文化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格局。他就剧社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剧社成员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剧社成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广大农村、企业和社区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讲活动;二是剧社成员要对晋绥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马可等老一辈艺术家创作的《吕梁山大合唱》等经典剧目进行创造性复排和演出,在传承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奋进力量,不断扩大晋绥文化的影响力;三是剧社要传承、发展晋西地区传统文化演绎形式,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社团精品力作,为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和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多做贡献。
会上,殷杰、薛晋文为晋绥剧社揭牌,并向指导教师授旗,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全体人员感受到了奋进的力量,达成了思想上的共鸣;艺术系党总支书记成国栋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吕梁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晋绥剧社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打算,晋绥剧社指导教师代表郭洪涛和学生代表刘家库进行了发言。薛光武总结指出,剧社的成立是学校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充分利用老区红色基因,深入实施“以吕梁精神培根铸魂”人才培养特色的具体体现。同时,为学校文学艺术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创作和社会服务开辟了新空间,为学生展现文明风采的窗口、提升实践能力的阵地、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新舞台,对于进一步推动大学与晋绥文化传承创新的双向互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__local/6/E2/A3/6F8790667F8A52609DED0EFB975_62A38D1B_1C62B.jpg)
![](/__local/7/50/D0/950B33CA875F114CCBA452B85A1_254E6A87_144BE.jpg)
揭牌仪式礼毕,全体人员观看了晋绥剧社首场汇报演出,民乐合奏《贺司令员到俺家》、手风琴独奏《解放区的天》、歌剧《刘胡兰》选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晋剧《刘胡兰》选段《九月里》、男声小合唱《游击队歌》、小品《孝道合同》、独唱《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吕梁》轮番上阵、精彩纷呈,演出在《吕梁山大合唱》中圆满落下帷幕。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院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晋绥文化研究中心教师,中文系、艺术系、历史系、思政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及学生代表参加揭牌仪式并观看了演出。
![](/__local/3/55/92/BE43DAC5B9F297FC1D609DE95CC_2F553FA3_69040E.jpg)
![](/__local/0/35/9A/A683BCA24DE2CCAE8B152A7B81A_960D82F6_6A9B80.jpg)
吕梁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晋绥剧社揭牌仪式暨首场汇报表演结束后,薛晋文还饶有兴致调研参观了艺术系2023年秋季学期师生太行山写生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