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主题教育】以学增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名师示范课堂精彩绽放吕梁学院
      2023-04-21 08:50 作者: 编辑:成国栋    (点击: )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中,4月19—23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音乐研究所所长贾国平,带领音乐教育学院一行47名师生,奔赴吕梁市13县(区、市),聚焦音乐专业学生培养,举办示范课堂,开展专题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和艺术采风,着力破解大中小学美育教育教学难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学院院长张征,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鼓浪屿钢琴学校校长李昕,林松涛副教授、刘凯副教授、贺晓乐副教授、姚瑶副教授,以及彭小菲、陈雅洁、左硕等大家名师示范课堂精彩绽放吕梁学院。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薛晋文,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宏荣,吕梁市教育局局长赵雪宏,以及吕梁艺校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19—20日,李昕老师为艺术系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连续主讲了五节《钢琴演奏》示范课堂,精彩绝伦、高山仰止。李昕老师首先对曲目名称如何正规填报进行了讲解和具体示范。然后就同学们的演奏进行一一指导。在指导每一首乐曲时,都会详细讲解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分析曲式结构,确定演奏速度,明确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示范课作品囊括了奏鸣曲、复调作品、中国作品、练习曲等各种体裁。李昕教授先从读谱入手,再讲到乐句的歌唱性,从演奏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讲到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乐曲,生动详细地讲解了钢琴练习中各种演奏技术的训练方式,并做了大量现场示范。让学生学会了从听觉、视觉、全面直观地感受钢琴音乐如何准确、丰富、巧妙地表达。教学过程中,李昕老师不仅讲解弹奏技术,还对学生进行演奏心理的培养,对每一位同学的演奏都做出了激励性评价。

      20日上、下午,姚瑶老师主讲的《合唱排练》示范课堂,以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为训练曲目,在时间紧、声部不均衡、普通教室回声大导致声音失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组织艺术系大三学生顺利完成了合唱教学和演出任务。课中的姚瑶老师始终激情澎湃,以她敏锐的感知能力、精湛的专业素养,多层次的指挥和表情动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原本单调的课堂瞬间活了起来,同学们在一串串音符所营造的美妙氛围中感受战争年代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真正实现了美育和德育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

      19—20日,刘凯老师连续主讲的《体态律动》示范课堂,为艺术系大一、大二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刘凯老师用即兴演奏或动作对所涉及的时间、空间、能量、重量、平衡问题给予强调,同时在不中断活动的情况下用简练的语言给予提示。鼓励和带动学生在动作的方式、性质及灵活性方面有所变化。上课过程中,刘凯老师非常善于鼓励学生,激励他们做出更多的、更新的不同身体部位、不同动作的组合,使他们发现和积累更多的表现音乐或音乐要素的动作语汇。刘凯老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并随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改变教学进程和方法,及时从学生的活动中获得即兴演奏的灵感和思路。更重要的是,刘凯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即兴音乐创作,学生在身体运动的同时,精神高度集中地倾听音乐,然后迅速地分析、判断并做出反应。这样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集中注意的能力,发展学生迅速、敏捷的音乐反应和即兴表演能力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感染效果。刘凯老师对学生运动时显示的能量、速度、情绪变化等做出即时反应,用自己的即兴演奏支配、指挥和促进学生的身体运动。这门课程,完全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参与,体验和感知音乐之美、律动之美。

      20日上、下午,彭小菲老师面向艺术系大三、大四学生在综B401阶梯教室主讲的《教学实习指导》示范课堂,开讲之前简明扼要的分析了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教学意义,然后采用其生动的教学手段为我们广大师生上了一堂思路新颖、方法独到的音乐课。课堂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理念新。彭小菲老师使用全新的音乐课教学理念,摒弃传统音乐课堂简单听、唱、学的教育模式,首先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课堂,再将体态律动融入课堂教学,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由浅入深,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大量采用歌谣、民歌作为基本素材,使学生真正同课堂融合,真正爱上音乐,也深刻的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二是教学方法多元。在课堂上,彭小菲老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机的结合,使整个课堂气氛活泼,学生积极深度参与并浸润其中,深受教益与感染。例如,使用简单的歌谣,通过一唱一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通过找朋友的小游戏,结合歌谣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律动感;通过音的强弱变化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变化实验,让学生体验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等等,使在座的师生大开眼界。三是教学的热忱。教学过程中彭小菲老师忽儿高歌,忽儿起舞,完全忘记了旅途的劳顿,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课程讲授,甚至没顾上喝一口水,这种对工作的热忱和敬业精神,使在座师生不禁心生敬仰之情,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师德榜样。这一堂课是短暂的,短到未来得及细细体味便不舍的结束了,这一堂课却又很远,从中不仅看到了老师们自身的不足与差距,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420日,林松涛老师视唱练耳示范课堂首先从一首民谣入手,通过不同学习方法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林老师演唱了一首我国安徽传统民歌《凤阳花鼓》,以对歌词中锣鼓音色的模拟为切入点,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拍打节奏和演唱,了解了这首作品的创作特点;随后林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写出该民歌的节奏和旋律,并通过男女分组合作的方式对这首民歌进行二声部演唱。学生在各种丰富的教学体验中,不但提高了二声部视唱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我国安徽民歌的风格,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有了亲身的体验。最后,林老师告诉大家,音乐能力的获得靠体验,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中注重对生活的体验,通过体验丰富自己的音乐能力!整堂课师生互动积极,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林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基础的学科知识,而且将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体验获得音乐能力”的思想更为我系之后视唱练耳教学的开展明确了方向。

      419-20陈雅洁老师的《发声训练》示范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充分参与课堂,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讲述相关的理论和练声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们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慢慢的能自如的表现音乐课堂互动良好,收到了绝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为期两天半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示范课堂”学习,感觉短暂又充实,回味无穷首先从教学目标方面,音乐教育学院的主要体现为他们的课程设置,整体目标明确,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第二个是课堂教学方面,感受到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对课堂的积极性,他们比如《教学实习指导》课上,我们的学生们一开始都不参与互动,后来在彭老师带动下,上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和彭老师一起互动,感受律动节奏节拍带来的乐趣,学生们从一开始的被动状态变为沉浸其中,课堂也从老师的单一讲授变为了整体的互动热闹气氛。姚遥老师更是以惊人的速度给大三的学生学生排练合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并上台演出。这完美的诠释了中央音乐学院老师过硬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我们最为一线声乐教师深刻反思和学习的。最后,希望这样的学习仅是一个开始,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会为我们吕院培养更优秀学生做努力!

      2018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助力吕梁脱贫攻坚和文化振兴,特别是对口帮扶指导吕梁学院艺术学科专业发展,先后举办专场音乐会4场,学术讲座30场,研讨座谈会8场,音乐党课、示范课堂及艺术公开课29场,完成重要艺术创作两件(《吕梁学院校歌·调寄望海潮》作曲、《吕梁山大合唱》钢琴伴奏编配),先后参与师生累计 120余人次。特别是陶冶、曹嘉琦、李忠浩三位老师扎根老区、驻校工作,累计承担音乐学专业主干课程近1300个课时,带领艺术系师生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活动20余场次。几年来,艺术系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民间艺术和红色文化研究初见成效,校园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讲精彩纷呈,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为吕梁学院建设区域知名、省内一流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注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艺术元素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文/李晋东、郭洪涛、杜剑锋、董永强、薛霞王凤平  图/郝晓东、李慧芳)

      关闭窗口